序
听说几年前的学长吃到了东网分数线孱弱的红利,我也来试一脚...我成为红利本身了,我本身就是孱弱的代表。被各高校cs高手,本校跨考✌频繁拿下。
笔者参加24考研,选择报考东南大学网安专硕,然数学基础羸弱,专业能力粗浅,每欲正业,便念七情六欲,贪玩乐,陷心乱,沉忧思,终未上岸。故撰此文,以自勉。
扯远了,就是不少今年考研的好朋友来问问题,另外保研出国的朋友们也好奇考研考什么。笔者在此浅述个人认知与感受。
另外,推荐访问两位学长的博客,雨探青鸟(东网)与GZY(科软),他们的文章更加全面而深刻,对我很有启发。
lmzyoyo.top ,雨探青鸟
在主页搜索考研,几篇考研相关的文章都值得看。这篇是学长线下给东南本科生做经验分享的材料,很有价值。
gzy02.github.io ,GZY
两篇文章,分别详细记述了22408初试的准备和复试的完整经历。
知乎上看到一些像是熟人写的帖子,直接搜都能搜到,先不整理了,不然这篇文章变成综述了(什么国内现状)
小红书这种软件咱们就踏踏实实地看擦边(我不爱看),考研相关信息多为牛鬼蛇神胡言乱语,噪声干扰严重。
其他朋友我不知道谁总结了经验,请微信私发我,我去学习一下。
复试和调剂等信息先不要关注,没有必要,初试结束再说。
本文将依次讨论考研政治及英语的难度与工作量,个人学习路径,全局策略。
愿25考研的朋友们初试取得理想的成绩,一志愿上岸:)
难度与工作量
不重要的宏定义
考研一般考四门,几乎所有人都考政治和英语两门公共课。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英语一难度更高。另外两门为数学和专业课,或两门专业课。数学分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难度依次递减。
笔者报考的东南网安,学专初试科目均为11916,计算机考研常用此类描述。
11代表数一英一,22代表数二英二,916代表自命题专业课代码(25考研改为816,
2x408哈哈哈),408代表计算机统考。数一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408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11408的难度在考研界属于t0级别,这是共识。
国家线,代表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24考研,代表2023年12月参加初试,2024年9月开学入学报到的研究生。
25考研,代表2024年12月参加初试,2025年9月开学入学报到的研究生。
政治方面
考前我对政治分数的预期是60左右,最终考了65,我是满意的。
在预期不高的情况下,准备考研政治的感觉,如同此前准备马原,毛概等课程的期末考试——考前猛猛背就行,再早看了感觉也会忘。计算机考研的朋友多采用类似的策略,原因与路径在后两个章节分别讨论。
下面讨论我认为政治有较大把握达到一定分数所需要的工作量。以肖秀荣老师的资料作为参照,其他老师均有对应等价物。
37分(工科国家线)—— 中国人。
50+ —— 完成肖四选择,考前几天多看两眼肖四大题。
60+ —— 分为选择和大题两方面。
选择方面,认真完成并复盘肖八,肖四;
大题方面,不用做,直接背答案,但要研究题干。考前一周开始有计划地背肖四大题。预期为,上考场前,熟练掌握肖四前两套内容,对后两套有印象。马原(第一道大题)最好四套都背。
70+ —— 继承上三行内容。新增日常方面,修改大题方面。建议考前两天买瓶热带风味冰红茶保佑。
日常方面,再分四点。
第一点,1000题认真完成50%以上。
第二点,听网课,跟随考研名师如常规上课般过基础知识,并学习可能的做题技巧与方法。
第三点,背诵手册从到手的一刻,陆续每天零散地看一部分,或集中花时间将手册上的重点内容多过几遍。
第四点,关注最新考研政治资讯,如哪位传统名师口碑塌了,资料不再可用;或哪位维新新星冉冉升起,预测也许更准。
大题方面,肖四全背。
80+ —— 神,天选之人。非笔者等闲之辈所能想象。
本小节分点讨论时多用“方面”一词,为笔者致敬女神jumping最爱读的谢惠民教授的《数学方面》。
英语方面
考前我对英语分数的预期是80左右,最终考了85,我是满意的,但我想知道第一是多少。
东网学专初试科目一致,复试名单及各科成绩都是公示的。前面共有2位88和4位86的高手。
所以英语高分蛮难的,拉不开分,不如多学数学。
英一与六级的关系
笔者认为,准备英语一需要准备六级工作量的60%。下面说明理由。
首先,英语一题型包括1篇20空的完型,4篇阅读,1篇新题型,5个句子翻译,2篇作文。
其中,新题型当阅读对待就好,没什么特别之处,不必担心。卖课的会利用“新”这个字讲故事,忽悠你爆金币。
很多人分享考研英语的感受,会阐明自己的六级分数,试图构造六级与英一成绩的双向对应关系。我认为是不成立的。
阅读和作文,我认为英一与六级的难度并无显著差异,两者处于同一难度区间内。
但六级是要考听力的。我认为,对多数人而言,提升听力分数所需付出的努力远超提升阅读分数。
相较六级,考研英语缺失了一层维度。
因此,考研英语成绩与六级成绩之间并不存在可等价换算的关系。
同样,六级与托福雅思这类需要“说”的考试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若强行关联,这种关系是单向的。
人们天生喜欢比较,热衷于用已知去推断未知,我也不例外。但我认为,因其导致的焦虑,是不必要的。
笔者的观点是:
对于感觉自己六级分数不够高的朋友,不必怀疑自身英语基础不够好,担忧英一的发挥。完成必要的工作即可。不要妄自菲薄,相较其他事务,英语和政治不值得焦虑。
必要的工作——无他,惟真题尔。
作文要准备自己的模板,我会再水篇文章,这个不急。
对于六级成绩好的朋友,笔者要向你们请教学习英语的方法:)
小结
综上,笔者得出四点结论:
考研英语是通过性考试,非选拔性考试。
没过六级的朋友,认真做二十套考研真题,有一定的把握取得英一70+的成绩。
六级600分以上的朋友,认真做三五套考研真题,即有较大的把握取得英一80+的成绩。
考研英语高分,并不能证明英语能力多强,但能证明完成了足够的工作量。
个人学习路径
政治
开始 -> 11月, 肖八选择 -> 12月, 肖四选择 -> 余峰四套卷选择(可选) -> 12.12开始背肖四大题 -> 上考场
政治必要的工作量是肖八肖四的选择,熟记肖四前两套大题。
开启政治,我直接做肖八选择。我没听过网课,和舍友拼了苍盾的小程序,但是没做,因为没时间。
肖八刚出那两天,不少朋友做了发朋友圈,自嘲是汉奸hhh。这是正常的,我记得我选择做完算完分,前面几套都是十来分,后面会稍好一些。肖老好像是第一年出背诵手册,我买了,一直放在床头,但没看过hhh,因为我不自律。晚上图书馆走廊里大家好像都在看这个。我是把希望全寄托在肖四上了。(就是单纯的懒,不喜欢背)
肖四我tb找了家大店买的,12.7发的货。这个时间看起来比较晚,不要着急,拿到手再准备来得及。我舍友初试完第二天,肖四才到哈哈哈,不影响他考的好。23考研这个情况更普遍,那时候还有疫情,学长们非常不容易。而正是因为23几位关系好的学长都是考前发烧的状态进行背诵肖四,准备英语作文模板这种任务,我进一步确信这些工作量没有预期般庞大。
肖四,第一套是最重要的(最可能押中题的),重要性往后依次降低。24考研政治,我的印象,在前两套肖四里,命中了4道大题。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要把第一套背了。笔者努力了一次,背了前两套和全部马原,运气比较好,考场上非常从容。
那个余峰的卷子,是买李林送的,和李林四六同时到的,到手我才知道有这个。但是它来都来了,我就把选择都做了。时间紧张的话可以不做。
大题
共5道大题,第一道马原,建议把四套肖四的马原都背了。原理只能背,材料里没有,不会就是不会。当然,也要注意对应。如果都背完,题目要考哪条是挺明显的。有三道大题,是有通用模板的。我当时背的空卡总结的。就是说,硬背过这三段话答上去,是有基本分的。除了通用的,每个题具体的细节也不少,不用完全背,至少记个大概。我考场上的感觉是,大题的材料信息给的比预想的要多,抄材料同义转述是可取的,也能够依据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补充记忆中缺失的部分,从而给出相对完备的回答。不要觉得既然材料里有,那我就不写了,别,咱能写就写,考试时间内,客观题完成后,建议笔不要停,多写且字迹清晰,字好看更好,一定是加分的。
英一
开始 -> 10.23做了2010, 2023真题 -> 11月, 2004-2019依次顺序刷 -> 12月, 2020, 2021, 2022考前几天模拟 -> 上考场
英语必要的工作量是做完并复盘20套真题,准备自己的作文模板。
有些朋友前期花很长时间背单词,我感觉这个行为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对考研英语而言,个人意见,单纯地独立背单词,效率不及在完成真题后进行细致复盘并背单词来得高效。背了就背了,没背也没事。
作文本文先不讨论。12月弄来得及。
开启英一,我先做的是2010与2023真题。原因是听说2010题目比较难,另外由于我参加的是24考研,因此2023是最新的真题。在没接触过英一的情况下,我选择通过这两套题了解下限:最新是什么难度,最难是什么难度,做完并复盘这两套后,心里有了底,便把后续工作放到11月做了。10年题确实蛮难,23阅读也难,24阅读我感觉比23简单一些。
11月开始刷真题,方法是做完一套,对一套答案,重点放在每套的4篇阅读上。题干,选项,原文关键句,原文长难句,都要分析。我复盘的工作一般比做题的时间长不少。我不会怀着侥幸心理,不会放过每一个长难句,哪怕它没有直接对应题目与选项。只要是做题时,读原文有模糊感觉,不知道它具体表达什么的地方,复盘都要分析。刚做完题时的印象是很深刻的,都能记住。最好不要做完一套题,还没复盘,就去做别的事情了,这个过程越完整,对能力提升越大,真题只有20套,做一套少一套,做完就做完了,我做时是很珍惜的。二刷没有意义,浪费时间。
我感觉零几年的真题难度本身比后面一几年高。做一几年的题时感觉会好一些,并不是因为你才做了几套能力就提升了。一般情况下,彼时量变还没有引起质变。
考研英语不必听什么网课,没什么方法技巧,就是关注文章本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讲考研英语技巧的,我不认为他们能被称作老师,一群骗子罢了。
坚持利用好真题,这个过程很痛苦,但质变会发生在考前几天模拟近几年真题时,或者,上考场的那一天。不要担心,相信自己:)
全局策略
上岸有万千条道路。所有真心分享经验的学长,朋友们,做的事情只是把自己走的那条路具象化,描述路上必经的磨难与坎坷,为后来者提供降低决策成本与缓解焦虑情绪的可能性,而为好友提供这样的可能性,我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因而我把此前给一些朋友的回复整理成这一个回答。
获取信息
我认为最有效的获取考研相关信息的方式,是联系你认识或相信的考过研的学长和朋友,哪怕完全不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正常状态,尤其素质高的朋友都是不愿轻易去麻烦他人,哪怕是很好的朋友。但考研人处于非常状态,真有模糊但想弄清楚的问题,立马去问,对方一定会认真回答你的。像我因为素质相当低,所以这方面如鱼得水。
(笔者的自我定位异常清晰,就一舔狗恋爱脑的普信下头男)
有时候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会解决你很大的困惑。关键在于确认咨询对象的可靠性,一般需要问的问题也不会太多。
我本科做毕设,有个需求我冥思苦想,得设计个比较复杂的组合类实现。我以前有问题都争取自己解决,不常找导师,因为害怕他说我hhh,后来找我导问了一嘴,他说有现成的库可以用。
我说我去,您不早说。之后我不懂就问,效率很高。再比如我去年9月向一位科大的学长请教做数学模拟题的经验,他给了我非常具体详细的回答,包括说我们张八(数学一张宇八套卷)很难,让我做好心理准备之类的话,很温暖,他是我的贵人。(后来我张八果然做破防了,张四更爆炸,电子版先出的,我很快做了一部分,然后很快把预订的实体书退了,太难了做不了)本校的学长帮的更多,不一一感谢了嘿嘿。
不要听网上所谓考研博主(xx学长之类)说什么,这里特指那种每年从2月3月开始出初试规划视频,然后做带背卖笔记的,我不清楚他们具体有何价值。如果谁怀揣着攻读二本硕士的宏伟理想,并愿意踏踏实实地追随他们前行,必将受益良多。
另一种是做数学408复试上机内容的博主,我关注不多,但之前看到的一般是从做竞赛内容转过来或者主攻竞赛做考研引流的,基本都是有干货的,他们的内容是有帮助的。
备考策略
本小节仅讨论计算机考研,各专业情况不同。
我考虑的准备初试的最优策略与厉害的大学长们给我的建议一致——仅保留政治和英语的必要学习时间,多花时间在数学上。这是针对考东网的策略性考量。若选择11408,同样,但要兼顾数一和408,对学习能力要求极高。
放弃政治和英语,火拼数学与专业课,这是大家主观选择的优化方案,同时也是基于工作量所产生的客观结果。
数一不完成足够的工作量,一定过不了国家线。完成了,也很难能过。
公共课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分数一定会落在均值附近的区间。但边际效应非常明显,提升到均值以上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
因此,有时间,就干数一吧。
笔者是没干明白。笔者数学基础不好,只能说高考成绩作为有限的参照。我参加的2020年山东高考,数学124。学数一让我感觉自己像个没用的小废物,并更崇拜数院的大神们。但你们数学人能不能别跨过来卷我们了,计科他们过来就算了,唉,真卷不过:(
选择与心态
我舍友11408去年考了330,我认为是相当高的成绩了,比我强多了,11408我不敢考。我最初的想法是11自命题或22408,最终选择了前者。如果准备的是22408,我会报考当时突然改考的武大网安,也许也上不了岸,但我一定会这么报,就是搏。
25考研更难,前阵子听到不少高校缩招了,尤其东网名额缩的很严重,我觉得实际报考人数仍会在千人以上。学弟问我建议。我不好给回答,只能说,如果我今年考,我不会跳车,这是我的性格,就是去你妈的,哥们干了。我不关心谁在带节奏,我就是节奏本身哈哈哈哈。
开玩笑的。认真说下我当时的心态。
我认为考研读研是一个选择,上岸当然好,没上未必是坏事,尽力做吧。
我接触的读研的学长比较多,所以了解今后可能面对的是什么。我认为读研是比考研更辛苦的。考研难,读研更难。身边不乏对科研事业怀揣满腔热忱的朋友,能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令人羡慕的。我和他们不同,并非主动选择,而是被动随大流。当一件事情并非是我全心全意去追求的,而仅是一个看起来不坏的选项,那么如果没有做成,失败的代价对我而言是可承受的。我已为之奋斗过,这样的经历是弥足珍贵的。人生很长。
初试前一天,有好朋友给我发消息鼓励我,特别感动。然后某兴隆山名宿打电话过来说让我稳住心态,我说哥们心态从来没问题,主要是能力不行哈哈哈。不过初试当天早上我真差点睡死在酒店里我操,几个闹钟都没叫醒我,最后是迷迷糊糊听到我妈连打好几个电话的手机铃声才起。还好到考场时,状态自然好起来了。